首页

女王羞辱

时间:2025-05-24 23:32:58 作者: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赛举行 浏览量:76197

  【光明论坛】

  作者:吕峰(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州大学基地研究员、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新方位,如何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近年来,从召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到有序推进长城、石窟寺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从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等重大考古项目取得新进展,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取得新成果,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成效日益显著。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只有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才能守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未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需继续健全完善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家文化遗产资源大数据库,在进一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总体性保护规划和针对性保护政策,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加大对文化遗产信息采集、检测鉴别、精准测绘、价值挖掘等关键技术和专业装备的研发,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新工具新手段,提升文化遗产病害检修、风险预测和动态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促进文化遗产高保真、永久性保存。同时,持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快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探索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加快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保障体系,实现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和统一监管。

  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遗产的传承关键在于一个“活”字。遵循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规律,挖掘提炼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借助科技力量、结合时代元素,努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才能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这要求我们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传承传播,让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互动体验、文创产品、文艺作品等多种形式及载体,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满足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汲取知识、欣赏艺术的精神文化需要。新时代以来,各方面积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适度利用,借着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东风”,积极孵化融合发展新业态,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为当地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加强文化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见证,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新时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物进出境展览、联合考古、文保援助等项目,大运河、长城保护工作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更是成为一大亮点。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以文化遗产为媒,推动文化遗产“走出去”,传播好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同时,积极参与文化遗产治理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力量。

  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认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工作,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4日 02版)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七届进博会)第七届进博会上海市交易团“首单”签约

看赋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共同构建起推动文化创新的技术矩阵。数字藏经洞、VR、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空间、“超写实”虚拟人……文化新业态凭借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时空限制,为受众带来全新文化体验。

请市民商户来“找茬” 优化营商环境成“新春第一会”关键词

“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2020年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指明方向——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青海果洛异地办学实现新探索

曾经,我们或许对体育赛事的一场定胜负、成败论英雄十分在意;现在,我们更留意赛场内外的脉脉温情,它有着品茗的甘苦双味,映照着每个人的冷暖人生,历久而绵长。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蒋迎春接受审查调查

培育发展“村字号”IP。近年来,全国各地“村BA”“村超”“村晚”“村舞”“村咖”等“村字号”I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安徽省黄山市创新打造“村碗”“村创”“村戏”“村赛”等“村字号”IP,吸引大量游客到黄山品美味、观佳景、赏民俗、看好戏。浙江省安吉县已有300多家咖啡馆,2023年安吉“村咖”共接待游客约550万人次,实现营收超1亿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村字号”IP带来的巨大线上线下流量,不仅培育了乡村文体产业,还促进了相关主题的文创餐厅、茶饮店、民宿、酒店等发展,激活并升级乡村露营、康养等旅游新业态,“村字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村超”系列赛事带动下,2023年贵州省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7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带动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6.26亿元。贵州省台江县2023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超70%,“村BA”主题的文创餐厅、茶饮店、宾馆等拔地而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文化中国行丨非遗蜀绣:承七夕习俗 享诗意浪漫

“全会和《决定》将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持续关注全会进程的美国俄勒冈州中国理事会主席蓝进说,他特别赞同旨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改革举措,认为《决定》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必将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他同时认为,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创新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